購物車 0
sg-11134201-22100-tege53ytugiv67

[957P] 教育家叔本華 作者:尼采(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) 譯者:韋啟昌

NT$ 329.00


<內容簡介>
叔本華一生都獻給真理
在時代的轉折點上,
尼采獻給教師、學生、父母,及所有人的期勉。
在讀完叔本華的第一頁以後,我就知道得很清楚,我將要把他所寫的所有東西都讀完為止;他所說的每一個字我都要聽。
——尼采(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)
聽從自己良心的呼喊:做回你自己吧!
真正的教育,會讓你知曉你本性裡面原初和根本的素材構成,這些東西總是受到束縛、扭曲和禁錮,教育就是除掉障礙,給足條件,讓我們的「自身」得以成長。
尼采初讀叔本華的著作,馬上就認定是他長久以來一直在尋找的教育家,尼采很多重要的思想都從叔本華得到共鳴、印證、啓發和教導。
叔本華引領尼采走上「天才」的正確道路,並終生獲益,以迄於成——本書是他向叔本華發自內心最真誠的崇敬與感謝。
【你的教育者,除了能夠成為你的解放者以外,別無其他。】
一切教育的祕密,就是解放,就是清理掉所有的雜草、垃圾,還有那些啃吃、傷害植物幼苗的蛇蟲鼠蟻,就是施予光線和溫暖,就是夜雨的潤物細無聲,是模仿、敬畏和順應大自然。教育並不是要借給你一個蠟做的假鼻或者某一義肢,或者一副提高視力的眼鏡一類。能夠提供這些的,只是貌似的教育。
《教育家叔本華》共分成八個部分,分別包含了尼采很多初現輪廓、價值非凡的思想,這些思想涉及發現自己、實現自己,人的處境及其不足,人的進化方向,大自然隱藏的目的、手段及其成效;天才如叔本華對於我們人類的實質含義和價值之所在——即叔本華以其行動和思想,能夠為人們帶來什麼樣的啓示,如何能夠提升人們,又如何在認識自身、促進文化,以及對大自然所全力爭取達到的「人」的方面,得到何種幫助。

★名人推薦:
尼采對自己有著穿透性的認識,在瞭解自己方面無人能及,不僅是空前的,也很可能是絕後的。
——佛洛伊德(Sigmund Freud)
就想像兒子在聆聽他的父親的教誨好了,那是誠意、心平氣和說出的話,傾聽者則滿懷愛意。叔本華所說的每一個字我都要聽,只要一聽到他的聲音,就會感受到他的健康和力量。
叔本華的犁頭在現代人的土地上挖掘以後,就再也沒有其他更深的犁溝了。
——尼采(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)

★目錄:
譯者序
教育家叔本華
1
2
3
4
5
6
7
8
附錄:叔本華的生平軼事
附錄:叔本華哲學的神奇魅力與影響

<作者簡介>
尼采(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, 1844-1900)
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和作家,最有影響的現代思想家之一,最傑出的德語散文作家。如果沒有尼采,二十世紀的哲學、神學和心理學的歷史就難以理解。他多次試圖揭示對一代代神學家、哲學家、心理學家、詩人、小說家和劇作家有著深刻影響的傳統西方宗教、道德和哲學的根本動機。主要著作有《悲劇的誕生》、《太有人性的人》、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》等。
譯者:韋啟昌
我叫韋啟昌,1962年生於廣州,現於澳大利亞行醫。
有兩樣東西可說是我這一生中的摯愛,能有緣對其深入瞭解並從中得益,我真是夠幸運的。這兩樣東西就是叔本華的著作和古老的中醫。
叔本華的著作給予了我許多,翻譯它們是某種微不足道的答謝。正如中醫給予我如此之多,我就以中醫給病人解除痛苦作回報一樣。看到讀者通過我的譯本而欣賞到叔本華,就猶如看到病人經我之手解除了病痛。對我來說,最實在的報酬不過如此。
當初翻譯叔本華的著作,並沒想到能夠出版。現在這些曲高和寡的書竟有幸一版再版,已經相當難得。至此,筆者夫復何求?
譯著包括:《人生的智慧》、《叔本華思想隨筆》、《叔本華美學隨筆》、《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》、《叔本華哲學隨筆》、《叔本華哲言錄》、《教育家叔本華》、《兒童的人格構成及其培養》。

★內文試閱:
.推薦序
《教育家叔本華》是德國思想家尼采(一八四四—一九◯◯)一部重要的短篇著作。它所討論的叔本華(一七八八—一八六◯),是在尼采之前、康德之後德國另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。尼采初次讀到叔本華的巨著《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》時,剛好二十一歲(一八六五)。在《教育家叔本華》中,尼采向我們細膩地描述了他初讀叔本華著作的感覺。用尼采的話說,那種感覺就恰如「一個自然生物的內在力量魔幻般地湧流到另一自然生物的身上」;尼采也馬上認定「叔本華就是我長時間以來一直在尋找的那種教育家和哲學家」。自小就失去了父親的尼采,把叔本華視為精神思想上「硬朗、有著男子漢氣概的」父親(前輩),閱讀叔本華的著作,尼采形容自己就像是「兒子在傾聽父親的教誨」。尼采的很多重要思想,也從叔本華那裡得到共鳴、印證、啟發、教導。例如,大自然和人的本質意欲、智力與此的關系,很多叔本華特有的、有其特定豐富含義的概念和字詞,也成了構建和表達尼采思想的重要工具,反覆出現在尼采以後的重要著作中。
尼采與叔本華不僅心靈相通,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處。當然,這種相通與相似是很好理解的,也不僅侷限於叔本華與尼采這兩個天才之間。因為除了英雄所見略同以外,英雄也因其相似的內在特質而遭遇相似的外在命運。
例如,叔本華和尼采很早就顯現了思想天才的本色。叔本華在三十歲以前就出版了巨著《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》。尼采在三十歲之前就寫下了《悲劇的誕生》、《論希臘人在悲劇時期的哲學》、《不合時宜的思考》,等等。
這兩個思想家年輕時都曾在大學講課,最後都因曲高和寡而慘淡收場:叔本華在柏林大學初開講座,但前來傾聽的學生從來不會超過三五個,到最後因沒有聽眾而草草收場。同樣,尼采在二十四歲(一八六八)就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古典語言語文學副教授(兩年後成了正教授)。但僅過幾年,在一八七二年的學期,在巴塞爾大學的全部一百五十六個學生當中,也只有兩個學生注冊要聽尼采講授古典語文學。並且,這兩位也不是古典語文學專業的學生。
叔本華一直是獨居和寫作,就好像「生活在洞穴裡」。尼采的可見生活經歷也同樣比較簡單。尼采因為服兵役時身體受傷,長期患病,在大學任教數年後更由於健康惡化而辭職。之後,尼采就依靠微薄的年金獨自一人一邊輾轉各國休養,一邊著述,直至四十五歲重病,再沒能恢復過來。
到了晚年,叔本華的一個追隨者還在請求出版社再版《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》而不果。叔本華的哲學名篇《論道德的基礎》是響應丹麥科學院的有獎徵文而投稿,並且是丹麥科學院收到的唯一投稿,卻被丹麥科學院盲目地批評一番退回。尼采在巴塞爾大學的哲學教席有了空缺以後,提出申請該教席,遭斷然拒絕。最後,每年出版數以萬計圖書的德國,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出版商願意接受尼采的作品。尼采那些未經裝訂的作品堆積在地下室裡。甚至尼采要送出他的書的時候,也再找不到可以相送的讀者。在把書送給他年輕時代的朋友奧維貝克時,尼采幾乎是羞愧的,幾乎是在請求人們原諒他寫了這些書:「你可以從前面讀起,也可以從後面讀起,千萬不要覺得混亂和古怪。請為我發揮你的最大善意。如果這本書不堪卒讀,那裡面的某些局部或許還是可以看一下的。」
叔本華直到晚年以後才為人所知,而尼采更是身後才有了不朽的名聲。在身後,兩位思想家都持續影響著後來全世界的哲學家、文學家、藝術家、心理學家、倫理學家,等等。



臻品齋書店在發貨前,

📚書本包裝一層氣泡袋,

再一層強化塑膠包裝袋,

最後才裝進破壞袋!

強化包裝,讓愛書人收到書不失望!❤️

IMG_9089IMG_9088


DALL·E 2024-01-28 22.38.41 - Create a wide, detailed impressionist-style painting of a three-story traditional bookstore warehouse interior, capturing the feeling of being immer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