購物車 0
9551073fcf23c99031fb15ab0b6f9091

[ 957P ]好的哲學會咬人(2022年版)來自11位哲學家的思想挑釁 作者:艾克哈特‧瑪騰斯

NT$ 339.00


好的哲學為何要能讓人痛
「我們應該只讀那些會咬人和螫人的書。」——卡夫卡
蘇格拉底曾把他的家鄉雅典城比喻為「一匹高貴而肥美的馬,因著牠的體型而有些遲緩」,必須讓螫蠅時不時螫一下,藉以重新驅動。如同身處工業資本主義社會自比螺絲釘的現代人,依循社會機器的運轉機制日復一日作息,僵化模式令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,滿足於物質欲望卻對生命真相沒有洞察的想望,無視追求幸福的真義,最終成了一匹肥美而遲緩的馬,過著以時間和勞力換取胡蘿蔔的一生。
然而,惱人的螫蠅總是廁身在每個安逸的瞬間,面對哲學這個煩人精,有人視為無謂的折磨而疏遠,有人則大膽接受哲學家的挑釁,進行一場漫長而痛苦的思想顛覆運動。何苦自找麻煩?因為,好的哲學總能惹惱他人,進而影響我們,改變我們的思想、生活方式,以及我們的自我認知。
本書以特殊觀點引領讀者進入哲學(殿堂),舉出範例說明,哲學如何讓每個人、任何時代接受痛苦的試煉,每次都重新來過,每次都以不同的方式。作者將希臘神話人物薛西弗斯定義為史上第一位哲學家,因為他率先嘗試對抗神的威權,試著以人的身分掌握自己的命運,將追求自由的徒勞抗爭當作幸福的實踐。蘇格拉底更進一步以身為自主的人而活著,能信賴自己的理性,並以遠離有害的饑渴為幸福。柏拉圖更是遠離幻想,認為我們能像神祇一樣,一眼看穿真實。
接著,作者透過伊比鳩魯的「心靈風暴」重新闡釋何謂幸福,再藉由波愛修斯的「心靈醫師」、笛卡兒的「爐邊睡夢」、曼德維爾的「蜜蜂寓言」等一步步引領讀者思考我們的生命何在?何謂生命所必需?進而更深入康德「內在的道德法則」、海德格「開花的樹」、漢娜.鄂蘭「無所依傍」的思維等現世哲學領域中一窺堂奧,最後以哈利.G.法蘭克福的「廢話」與公眾哲學質問「如今哲學還能刺痛誰?」,迫使我們檢視現代社會不得不面對的難題。
了解所選古典哲學家的挑釁文字和思想,批判地加以思考,這需要一定的腦力,同時也帶來自由而不加限制思考的樂趣,讓人筋疲力竭卻感受到無限美好,如同陷入笛卡兒戲劇幸而微妙的懷疑過程,歷經思想的撕扯折磨,最後可以得到驚喜的洞見,也是一種知性享受。本書貫穿從古代到當代的哲學史,讓我們以哲學最好的形式來認識哲學:是挑釁,是生活,是要讓世界變得更好。


★本書特色:

不會咬人的不是好問題
從古典到現代11位偉大哲學家聯手提問
史上最螫人的哲學問答!
薛西弗斯∣蘇格拉底∣柏拉圖∣伊比鳩魯∣波愛修斯∣笛卡兒
曼德維爾∣康德∣海德格∣漢娜.鄂蘭∣哈利.G.法蘭克福

․我們為什麼想要自由?
․生命當中什麼是重要的?
․我們需要多少貪婪?
․我們為什麼需要判斷力?
․如今哲學還能刺痛誰?


★目錄:

前言 小心,螫蠅!
1我們究竟為什麼想要自由?——薛西弗斯的「巨石」
2生命當中什麼是重要的?——蘇格拉底這隻「螫蠅」
3我們能認知現實嗎?——柏拉圖的「洞穴囚犯」
4我們能幸福地生活嗎?——伊比鳩魯的「心靈風暴」
5什麼能安慰我們?——波愛修斯的「心靈醫師」
6我們有多確定?——笛卡兒的「爐邊睡夢」
7我們需要多少貪婪?——曼德維爾的「蜜蜂寓言」
8人類是什麼?——康德的「頭上的天空」及「內在的道德法則」
9科學是萬物的尺度嗎?——海德格的「開花的樹」
10我們為什麼需要判斷力?——漢娜.鄂蘭的「無所依傍」思維
11如今哲學還能刺痛誰?——哈利.G.法蘭克福的「廢話」與公眾哲學
徵引書目


<作者簡介>

艾克哈特‧瑪騰斯 Ekkehard Martens
漢堡大學哲學教育及古典語言教授,退休後任埃森大學及波鴻大學客座教授。主要領域為古代哲學、倫理學和哲學教學法。
曾任北萊茵西法倫邦的實驗教學法「實用哲學」學術指導(二○○三年起成為所有中等學校的教學課程),並為《哲學與倫理學教育期刊》創刊人及共同出版人,另著有《我思故我在:哲學基礎讀本》(Ich denke, also bin ich: Grundtexte der Philosophie)等書。

譯者:麥德文
台北人,學德文原本只為了到德國讀哲學,在德國取得德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期間不以文化學及詮釋學為滿足,心有旁騖而多習法學哲學及政治哲學,為了歷史哲學不計一切前往維也納大學旁聽,卻因此迷上史賓諾沙。返台之後嚼字維生,以譯介良好文、史、哲讀本為職志,譯著包括《孤寂的盡頭》、《上一堂有趣的文學課》等書。


★內文試閱:

‧前言

前言|小心,螫蠅!
「我認為我們根本應該只讀那些會咬人和螫人的書。」(卡夫卡1958,頁27)卡夫卡致友人信中對好書的期許也是我們對好哲學的期待:好的哲學要讓人痛,必須能咬人和螫人。蘇格拉底在法庭的自我辯護詞裡自比為螫蠅(請參考第二章),終其一生不斷提問以招惹他的同胞,一如字面,直透他們的心靈。他的哲學並不是無趣的教條,反而作弄了我們,打亂了我們所思所想、我們的生活及自我認知。任何好的哲學都和人相關:深深地觸及我們在日常生活、政治、工作以及學術領域思考不周的根本問題。
雅典人最終想擺脫蘇格拉底這個煩人精,在他七十歲的時候判他死刑。哲學思考很少帶來這麼惡劣的結果,也只有在例外情況下,哲學能「一拳打醒夢中人」,或是「一斧劈開冰凍的心海」,如卡夫卡在上述信中接著提到的對好書的嚴格要求。但是哲學這討厭的螫蠅能持續讓我們痛苦地理解,甚至改變我們的生活。「現在我已經認識他,知道必須忍受他這點。」柏拉圖在〈拉凱斯篇〉(Laches, 188a)裡試著如此警告對談者小心蘇格拉底,卻是枉然。但是,究竟為何應該在意蘇格拉底和其他哲學螫蠅?根本不是出於自虐和無盡往復思索的樂趣,卻可能因為喜歡思考,並且希望向他們學習對我們生命而言重要的東西。
好的哲學必須讓人痛——我想藉本書以超乎尋常的觀點引導讀者進入哲學,舉例說明好的哲學如何讓每個人隨時感受痛苦的思想試煉,每一次都是重新開始,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。所選擇的例子必然是主觀而有所局限,因為主要出於我在大學和學校開課的思考經驗;其他人的經驗可能非常不同。但是我想把焦點導引到一些基本問題,目前我們在這個科學/科技主導的世界還持續思考這些問題,或者說,如我深信仍應該持續思考。我的目標是引領讀者進入好的哲學,或是讓古老哲學獲得新觀點(請參考瑪騰斯62015)。
個別篇章開端先介紹圖像、隱喻或是哲學文字場景,這些材料同時能刺激我們的想像力以及思考。古典哲學所佔篇幅比例特別高,除了因為我個人的偏愛之外,哲學史之初,人類的根本問題以最直接而簡單的形式被發現,並且嘗試根本地加以回答。各篇章可獨立閱讀,藉由交叉索引彼此相連。有個提問如主線般貫穿本書,即自由思考和行為對個人及社會的意義。



臻品齋書店在發貨前,

📚書本包裝一層氣泡袋,

再一層強化塑膠包裝袋,

最後才裝進破壞袋!

強化包裝,讓愛書人收到書不失望!❤️

IMG_9089IMG_9088


DALL·E 2024-01-28 22.38.41 - Create a wide, detailed impressionist-style painting of a three-story traditional bookstore warehouse interior, capturing the feeling of being immer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