購物車 0
sg-11134201-22100-mcpdxmhat8iv0e

[755D-1] 迎中國的文藝復興 作者:李長之 著出版社:商務印書館出版時間:2013年10月

NT$ 265.00


迎中國的文藝復興
作者:李長之 著出版社:商務印書館出版時間:2013年10月 

內容簡介
本書爲著名批評家李長之先生探討中國文化走向的文章集。由五四運動、儒家傳統、大學精神等問題切入,所涉皆爲文化認知與建設的宏旨大義,着眼於中華民族的文藝復興。本書凝聚了長之先生的眼光與智慧,是以一個飽學之士理智的研究,加上愛國的熱情,又稍帶些許天真和浪漫來談中國的文化。
作者簡介
李長之(19101978),著名作家、文學評論家、文學史家。長期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。代表著作有《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》、《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》、《迎中國的文藝復興》、《苦霧集》、《夢雨集》、《陶淵明傳論》、《中國文學史略稿》、《李白》等。
目 錄
自序
一、 論如何談中國文化
二、 國防文化與文化國防
三、 五四運動之文化的意義及其評價
附錄一:評《新理學》
附錄二:評《新事論》和《新世訓》
附錄三:評《新人生觀》
四、 中國文化運動的現階段
五、 中國文化傳統之認識(上):儒家之根本精神
六、 中國文化傳統之認識(中):古代的審美教育
附錄: 緬懷文化城的北平
七、 中國文化傳統之認識(下):中國人的人生觀之缺點
八、 文化上的吸收
附錄一:論翻譯工作
顯示全部信息
在線試讀
中國人的人生觀之缺點
  
我常覺得我們的人生觀裏好像是缺少了些什麼似的。但這缺少的東西首先似乎不是唯物史觀,雖然這一名詞的輸入尚屬不久,而且還有不少人以爲新奇。你看“人窮志短,馬瘦毛長”,這不是唯物史觀?只有像孟子那樣鋒芒太露(因此不爲一般中國人所喜)的人才說“無恆產而有恆心,唯士爲能”。我們似乎也不缺少適應環境及生存競爭的思想。你看“不怕官,只怕管;在人牆檐下,誰敢不低頭”,這不是適應環境的自白?再看“先下手的爲強,後下手的遭殃”,這不又是生存競爭的口號麼?
可是我仍覺得我們的人生觀裏總是缺少了點什麼。上汽車要搶,公家信封要偷,正式的開會要早溜,享樂的場所要佔座,子弟入學要託人說項,沒人看見時在公衆地方(哪怕多麼講究)要隨便吐痰……我慚愧,我列不周全。難道這些毛病沒有共同的根本原因嗎?
這些事誠然小,然而擴充下去,關係卻很大。上汽車要搶,於是時間可以浪費,工作效率可以減低;公家信封可偷,於是貪污不知伊于胡底!其他勇於享樂,怯於負責,愛使面子,只圖自便等等,不能不說是都可以影響建設,而且是會動搖國本的。
但我並不因此而就對於中國的一切表示悲觀。任何壯士也免不掉生病;問題只在有病而不自諱,並且趕快就醫。我今試談我們民族的病,目的是爲恢復健康。
我們的病源到底何在?我不想輕輕地委之於環境,因爲我相信大多數人也還有反省的誠意,也還有改造自己的勇氣與信心,所以我不妨把這病源派給我們自己。
我首先告訴大家一句摸不着頭腦的話吧,我們的病源是在我們自來都是一些“唯名論者”。這個名詞,是我借用自歐洲十四世紀的經院哲學的。唯名論的要點是隻承認“殊物”的真實,而不承認“共相”的存在,說共相不過是空名。和唯名論相對的是實在論;實在論者則說共相纔是真實的,用術語說,就是共相存在於殊物之先。
話說得通俗一點,實在論或實在主義近於理想主義,唯名論或唯名主義近於現實主義。就歐洲各國看,英國很近於唯名主義,德國很近於實在主義。就中國和西洋看,中國一般的思想都是偏唯名主義的;西洋一般的思想都是偏實在主義的。
假若這兩個名詞只是關係中古時期的宗教哲學,我們大可不問;即使退一步,只關係哲學課本上的用語,我們也可以漠不關心。然而不然,這乃是關係世界觀、人生觀的一種根本分野;它支配着我們的一舉一動,甚或影響於我們的命運。我們因此不能不問。
我知道大家對我所說的話還摸不着頭腦。我不妨說得再具體,再直率些。我的意思是:我們的眼光多半隻注射在現有的特殊的個別事物上,不曾超乎這些現有的特殊的個別事物,而傾注在一個更高更大更統一的對象上。
顯示全部信息



臻品齋書店在發貨前,

📚書本包裝一層氣泡袋,

再一層強化塑膠包裝袋,

最後才裝進破壞袋!

強化包裝,讓愛書人收到書不失望!❤️

IMG_9089IMG_9088


DALL·E 2024-01-28 22.38.41 - Create a wide, detailed impressionist-style painting of a three-story traditional bookstore warehouse interior, capturing the feeling of being immerse